11月30日,記者從昆明市海綿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和昆明市計劃供水節(jié)約用水辦公室獲悉,今年全市海綿城市開工建設面積達26.3平方公里。
今年以來,經常途經大觀路(西山區(qū)段)的王陽發(fā)現,每次雨后,大觀路人行道均未出現連片性積水現象。原來,大觀路在改擴建時,除綠化帶采用下凹式留住部分雨水外,人行道還采用吸水地磚,雨水徑流削峰減量效果較好。王陽指著路邊綠化帶說:“你看,人行道上的景觀綠化帶低于路面,雨水自動流到綠化帶內,再通過綠化帶里的泥土慢慢下滲,既能滋養(yǎng)樹木,又節(jié)約了水。”除大觀路,今年昆明主城區(qū)通過蓄、滯、滲、凈等綜合措施,還新增了不少海綿城市。
“實施海綿城市建設25平方公里。”這是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目標任務。海綿城市建設進展如何?今年,昆明加強對新、改、擴建的城市道路與廣場、公園與綠地、建筑與小區(qū)等工程項目的審查和監(jiān)督管理,要求建設單位在主體工程建設時必須同期配套建設海綿設施,截至11月底,全市海綿城市開工建設面積已達26.3平方公里。
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不僅可以有效緩解水資源緊張局面,而且能夠減少污水產生量,削減滇池污染負荷。“十三五”期間,昆明建立了政策制度、編制專項規(guī)劃、制訂技術標準、建設節(jié)水監(jiān)控系統,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截至去年底,全市海綿城市開工建設127平方公里,新增250個建筑與小區(qū)配套建設雨水綜合利用設施,新增雨水控制規(guī)模17.65萬立方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