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張曉鵬)本應是處理污水的污水處理廠,廢棄的沉淀池卻成了污染源。記者隨生態(tài)汾河新聞采訪團在婁煩縣污水處理廠發(fā)現(xiàn),該處理廠一廢棄的沉淀池中,一股黑乎乎的污泥直接流入了與之相隔不足十米的汾河干流之一的澗河內。
昨日上午,記者在該污水處理廠采訪時發(fā)現(xiàn),緊鄰污水處理廠不足十米的澗河河道內有一股黑色污泥流入。流入口連接處為污水處理廠內一剛剛廢棄的沉淀池,河道內流有污泥的一邊還停放著一輛推土鏟車,鏟車車輪印記清晰。一位業(yè)內人士告訴記者,從地面印記判斷,該輛鏟車很有可能是在就地掩埋黑污泥。記者欲進一步了解情況時,剛剛還在現(xiàn)場施工的工人均已不知去向。
婁煩縣污水處理廠經過近六年的改造建設,日前剛剛投入試運行。該廠的建成結束了婁煩縣10多萬人口所產生的生活污水和工業(yè)廢水直排汾河的歷史。早在2004年,該污水處理廠僅有兩個水池,所有污水在經過簡單沉淀處理后,直接排入汾河水庫。經過多年建設,目前的設計能力為8000噸/日,而該縣日產污水為4000噸左右/日,可以全部得到處理,水質可達到國家一級A標準。
對于沉淀池排污一事,隨行的婁煩縣相關工作人員解釋為是一次小事故,"前一日進行一項施工時,不小心發(fā)生滲漏,立刻要求污水處理廠相關人員進行處理。"
省環(huán)保廳宣教中心主任李景平告訴記者,剛剛廢棄的沉淀池中的污泥,含有大量的細菌,按規(guī)定因在指定的地點進行規(guī)范處理,不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向汾河排放,而必須馬上封堵排污口,對河道內的污泥進行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