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城市建設是緩解城市內澇的重要舉措之一,使城市在適應氣候變化、抵御暴雨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彈性”和“韌性”。自2023年5月湘潭市獲批省級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市至今,全市建成區(qū)海綿城市達標區(qū)域面積為46.8平方公里,占建成區(qū)面積的40.8%,可滲透地面面積比例已達40%,提早實現(xiàn)國家2025年目標要求。
海綿城市是什么?即讓城市像海綿一樣富有“彈性”——讓城市在下雨時能吸收、滲透和凈化雨水,需要時則將蓄存的水釋放出來加以利用。城市就像“海綿體”自然吸收,有效減少城市內澇,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增加城市的適應性。
在雨湖區(qū)云塘街道萬新社區(qū)寧家圍子,被植被覆蓋的雨水花園,成為居民散步休閑的好去處?!斑@種淺凹綠地就是雨水花園,用于匯聚并吸收雨水?!笔凶〗ň趾>d辦工作人員介紹,雨水流入雨水花園后,經(jīng)過植被和沙土凈化與截流,再滲透進入土壤涵養(yǎng)地下水。除此之外,路面也鋪設了透水磚和透水瀝青,可使雨水慢慢滲透進地面;高位花壇則用于收集屋頂?shù)挠晁瑢崿F(xiàn)屋面雨水徑流的削減與凈化。
寧家圍子因建成年代較久,小區(qū)設施老化,特別是一到下雨天,積水、內澇、下水道堵塞等情況突出。今年,寧家圍子老舊小區(qū)改造項目結合海綿城市理念,進行雨污分流改造,建設生態(tài)停車位、透水鋪裝路面、下沉式綠地、雨水花園等海綿設施,讓整個小區(qū)煥然一新。
海綿設施的加入,使得“小雨不濕鞋、大雨不內澇”的宜居環(huán)境成為現(xiàn)實。“以前都是泥巴路,改造之后不僅沒積水了,環(huán)境也好了?!本用耨T艷華忍不住點贊。
近年來,湘潭市秉承“滲、滯、蓄、凈、用、排”6字方針,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是全省首個啟動海綿城市建設地方立法工作的城市。湘潭市將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和要求融入規(guī)劃、設計、施工、驗收全過程,并組織開展海綿城市建設技術和業(yè)務人員專項培訓會,推動實現(xiàn)“項目+海綿”全覆蓋;以省級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市為契機,將海綿城市建設理念融入老舊小區(qū)、公園綠地、公共建筑、道路廣場等工程項目中,讓城市更有韌性,讓居民生活更宜居。
來源:湖南網(wǎng)信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