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人員在西安262研究所回灌點檢查回灌井運行情況
你可知道,如果你站在東郊老動物園,從你腳下向地下延伸超過120米,才可能找到地下水。常年大量超采地下水,使這里幾乎是整個西安城內地下水位最深的地方。
西安市水務局正試圖通過將自來水灌入地下,來補給地下水含水層。從2009年第一個地下水回灌點建立至今,已有超過15萬立方米自來水灌進距地表100多米的地下,而這些水足以填滿60個標準游泳池。
告急
西安主城區(qū)地下一半是“漏斗”
上世紀90年代前,西安人還沒喝上黑河水時,西安八成以上的工、農業(yè)用水都靠抽采地下水。
地下水常年嚴重超采使得西安城區(qū)形成了面積200多平方公里的地下水下降漏斗區(qū),覆蓋西安主城區(qū)建成區(qū)面積的一半。地下水漏斗區(qū)最大的危害是,地面沉降引起的建筑物破壞和城市沉陷。傾斜的大雁塔也與地下水超采有關系。
“較嚴重的西安南郊小寨、大雁塔一帶的地下水位已降至100米以下,而地下水位下降最嚴重的地方位于東郊老動物園附近,地下水位深達120米左右。”西安市水資源技術利用服務中心的張姓技術人員說。
據(jù)西安市水務局統(tǒng)計,2007年至今,西安市區(qū)內已累計封停、填埋各類自備井近兩千眼,今年按計劃再封停162眼自備井后,全市僅剩141眼自備井。這項工作換回的結果是西安的地下水位連年回升,去年地下水位比上年度上升2厘米。但靠這樣的速度自然恢復地下水位,所需周期是無法想象的,而地下水回灌無疑是給地下水位回升安上了加速器。
#p#副標題#e#
施救
每天24小時回灌地下
2009年至今,全市已設置4處地下水回灌試驗點。
長安大學老校區(qū)和小寨東路西安262研究所內的兩處回灌點都距大雁塔不遠,技術人員希望這能盡快抬升此地地下水位,幫大雁塔盡快“改斜歸正”。
西安工程技術學院的回灌點正位于電視塔地下水漏斗區(qū),且緊鄰電視塔地裂縫。
今年4月設立在西郊阿房一路西安市水業(yè)運營有限公司三水廠的回灌點位于西郊地下水漏斗區(qū)。
這些回灌井都是以前封閉不用的自備井,幾乎每個回灌點都在盡可能多地回灌地下水。
西安工程技術學院的回灌點只要不影響校區(qū)用水和水壓,幾乎一天24小時回灌。
西安每天自來水用水量約90萬立方米左右,而這幾口井即使?jié)M負荷運行,每天也不過用水3000立方米左右,因此尚不會與百姓“爭水”,“且在夏季用水高峰期,地下水回灌往往會為市民用水讓步。”
回灌凈化自來水防范污染
地下水一旦污染難以恢復潔凈,因此灌入地下的水全部使用凈化過的自來水。此外,除抬升地下水位、修復地面沉降帶來的環(huán)境地質問題,地下水回灌的另一重要作用則是在豐水期將富裕的地表水儲存于地下,一旦遇到城市供水緊急狀況,還可抽水以備不時之需,因此所有灌入地下的自來水都是各項監(jiān)測指標達標的潔凈水。
成效
傾斜大雁塔已緩慢歸正
從2009年第一口回灌井設立至本月初的最新統(tǒng)計,4處回灌點的5口回灌井已至少灌入地下15萬立方米的自來水,而這些水足以灌滿60個標準游泳池。西安工程技術學院回灌點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當回灌井以每小時10立方米水量回灌時,近2個月后,距離回灌井百米外的監(jiān)測井水位上升了1米。
最明顯的成效是,已向西北方向傾斜1米多的大雁塔,自2006年起開始向相反方向緩慢歸正。目前西安8成以上的監(jiān)測點監(jiān)測到地下水位有明顯上升,通過封井、回灌地下水,西安市地下水位已開始緩慢回升,地面沉降和地裂縫發(fā)展得到遏制。
據(jù)介紹,只要位于沉降區(qū)內完好的自備井,幾乎都可當做回灌井使用,因此,西安很多地方都具備回灌地下水的條件。西安水務部門計劃在2012年前,在東南郊和東郊地下水漏斗區(qū)再新建3到6個回灌試驗點,使全市的回灌點達到10個以上。本報記者 郝蕾
相關資料
大雁塔沉降情況
1985年6月至去年10月,大雁塔周圍約10米的近處地面,西、北部下沉量較大,東、南方下沉量較小。20多年來,大雁塔西北方向的地面累積下沉了38.86毫米,東南方地面相對上升了0.57毫米。整體來說,塔體底平面仍屬穩(wěn)定狀態(tài),不均勻下沉現(xiàn)象已減緩。
近十幾年,大雁塔管理部門開始加固塔基、塔體,防止雨水滲漏,加固坡道、改良管道等,使塔下地勢不均勻沉降開始穩(wěn)定,塔身傾斜也有穩(wěn)定跡象。
大雁塔傾斜沉降原因
■唐代建造大雁塔時,塔基排水不暢、漏水等產(chǎn)生的濕陷
■歷史上發(fā)生的70多次地震
■1300余年的日照引起的表面溫度不均勻,風雨剝蝕,塔磚風化,也會引起傾斜
■以往在古塔周圍打井、取土、挖坑等
■近代超量開采地下水
大雁塔抗震優(yōu)勢
■塔址選擇好,地基處理相對堅固
■塔身寬度由下而上逐層遞減,結構穩(wěn)定
■墻壁較厚,內外墻壁為磚體,中間為土,類似現(xiàn)代高層建筑中的筒體結構,抗震能力強
■明代維修時,曾緊貼唐代塔身,完整包砌36至60厘米的青磚包層,中間以鐵條相連,增加墻壁厚度
■西安減少對地下水的使用,加強對塔體及周圍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