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計人員聽取村民的意見,商討治理方案
本月中下旬,15條“7·21”中受損嚴重的小流域將開工進行重建。屆時,村莊里的行洪通道將被暢通,不會再成“游泳池”。昨日,市水保總站表示,15條小流域的災后重建,將把防洪安全放在首位,同時還首次在設計中全面引入村民意見,建設中也將由村委會組織村民施工,建后由村農(nóng)民用水協(xié)會對工程進行維護管理。
■聽取村民意見改變設計
昨日,房山區(qū)北車營村的10多名村民代表在村里的過水涵洞入口、排洪溝、村口暗涵等行洪地段認真地聽著設計人員對于北車營小流域的治理思路。據(jù)介紹,北車營村在“7·21”中溝道、邊坡、村莊和道路全部受毀。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該走水的通道被石渣、亂石等堵住大半,淤積嚴重。“我們聽了你們的建議,在小流域上游再增建兩道攔截棄渣、泥石的谷坊,這樣谷坊的防線就變成五道了!”設計負責人劉飛的一席話,讓村民們露出憨厚的笑容。
■房山率先治理9條小流域
據(jù)了解,此次15條小流域的重建,將于明年汛期前完工,涉及房山區(qū)9條、門頭溝5條、平谷1條,將投入資金1個億。房山區(qū)水務局表示,區(qū)內共有85條小流域,其中28條已達標。“7·21”之后,經(jīng)測算發(fā)現(xiàn),水土保持設施發(fā)生不同程度的損毀,且主要發(fā)生在溝道及河道兩側。率先治理的包括青龍湖鎮(zhèn)北車營小流域、青龍湖小流域、河北鎮(zhèn)石花洞小流域、佛子莊鄉(xiāng)英水溝小流域、南窖鄉(xiāng)水峪小流域、周口店鎮(zhèn)紅螺谷小流域、韓村河鎮(zhèn)上方山小流域、張坊鎮(zhèn)東關上小流域、三合莊小流域等9條,涉及流域面積為206平方公里、35個村莊。
■治理將防洪放在首位
房山區(qū)水務局副局長張敬宇表示,房山區(qū)剩余的小流域也將在2014年前治理完畢,實現(xiàn)最高十年一遇的防洪標準。
市水保總站副主任袁愛萍強調,在以往的小流域的治理上,是以水源安全、生態(tài)安全、防洪安全的順序來確定治理方案的。而在此次治理中,將防洪安全放在第一位,重建就是讓水系暢通、行洪順暢,以保障村落的行洪安全。
■文/本報記者 解麗
對話
防洪標準以5至10年一遇為主
記者:重建后,15條小流域的防洪標準會達到何標準?
袁愛萍:此次重建,小流域的最高防洪標準不會超過20年一遇,一般多以5至10年一遇為主。
記者:工程主要涉及哪些?
袁愛萍:包括村莊的溝道整治、村莊的防護等。具體涉及清淤、護坡、護村壩、護地壩、防土墻、排洪渠幾大工程。其中,修復、拓寬排洪渠是提高行洪標準的關鍵所在。
記者:排洪渠的建設標準又如何確定?
袁愛萍:如果村莊的溝道已經(jīng)與村莊的防洪標準相匹配,那就進行修復即可。如果沒有達到村莊的防洪標準,就要進行拓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