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國務院批準,水利部、國家統(tǒng)計局26日正式發(fā)布《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公報》。通過歷時3年的普查,查清了我國江河湖泊基本情況。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標準時點為 2011年12月31日,時期資料為2011年度。普查主要內容包括河湖基本情況、水利工程基本情況、經濟社會用水情況、河湖開發(fā)治理情況、水土保持情況、水利行業(yè)能力建設情況。
水利部副部長、國務院水利普查辦主任矯勇介紹,通過這次普查摸清了水利家底,本次水利普查調查對象多、分布廣,為確保數(shù)據(jù)真實可靠,本次普查實施嚴格的全過程質量控制、分級分類質量控制,綜合運用了先進技術與方法,近100萬普查人員參與。
——第一次查清全國水庫總數(shù)。全國共有水庫98002座,總庫容9323.12億立方米。其中:已建水庫97246座,總庫容8104.10億立方米;在建水庫756座,總庫容1219.02億立方米。
——第一次查清了流域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有45203條,總長度為150.85萬公里。
——第一次查清了9000多萬個小微型水電站、水閘、泵站、地下水井、農村供水工程數(shù)量和分布情況。
——第一次查清了50畝以上灌區(qū)數(shù)量和面積。全國共有灌溉面積10.02億畝,其中耕地灌溉面積9.22億畝,非耕地灌溉面積0.80億畝。
——第一次查清了青海湖、西藏納木錯、新疆艾比湖等西部重要湖泊容積。
——查清經濟社會用水總量。2011年度用水量為6213.2億立方米,其中農業(yè)用水4168.2億立方米,占到67%,農業(yè)仍是用水大戶。
矯勇分析,從本次普查成果看,我國基本形成了覆蓋城市鄉(xiāng)村、功能較為齊全的水利基礎設施體系,比如全國建成農村供水工程5887.46萬處,總受益人口達到8.12億人。但也要看到水利依然存在很多薄弱環(huán)節(jié)。比如,全國有防洪任務的河段中,已治理的只占33%,已治理且達標的僅占17%,尤其是中小河流治理率低;全國水庫總庫容占河川徑流量的34%,興利庫容僅占16.8%,對江河水資源的調控能力不強;全國以供水和灌溉為主的水庫雖然有9.3萬多座,興利庫容只有1700多億立方米,供水保障能力較弱;全國灌溉渠道襯砌長度不到30%,中小灌區(qū)的灌溉效率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