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來水中的微生物(致病菌)通過何種處理能妥善解決?有機物和氨氮等污染物同時存在于水中又如何處理?記者昨日在參觀佛山水業(yè)集團技術中心獲悉,該公司在近日獲得廣東省省級企業(yè)技術中心資質后,將于今年內投資千萬元,開展城市飲用水微生物學安全問題及污染處理問題。
超濾取代砂濾提高水質安全
目前為止,全國包括佛山在內的大部分飲用水廠還在采用常規(guī)的混凝沉淀過濾工藝。
“雖然自來水通過肉眼看已經很清澈了,但是隨著國家飲用水水質標準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針對微生物學安全性,如‘兩蟲'、致病菌等問題,原有的混凝沉淀過濾工藝已經無法保障水質‘絕對’安全,如果說開水煮沸是一種控制水中微生物做法的話,我們希望在原水處理階段就盡可能減少水中有害微生物。”技術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原有技術難以保證出水的微生物學安全性,而超濾可完全地截留細菌,是一種安全的綠色飲用水處理工藝,在歐美、亞洲的日本、新加坡等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得到了很好的應用。由于其造價已經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在國內目前正在逐步得到推廣應用。
“若能在不增加占地面積的情況下提高產水量,還能取得巨大的經濟效益。”該負責人稱,該項目將利用水業(yè)集團屬下的沙口水廠中試基地以及石灣水廠3—5萬噸/天的超濾膜工藝生產流程進行生產性應用研究,從多個方面探討以超濾用于常規(guī)工藝升級換代改造的可行性,著重研究超濾取代砂濾工藝處理佛山地區(qū)水源水的除污染特性,以及超濾過程中膜污染的規(guī)律、機制及控制策略。
另據記者了解,為解決水中雜質問題,佛山水業(yè)集團還將研究粉末活性炭—超濾聯用工藝深度凈化水源水技術,即粉末活性炭—超濾聯用工藝對水中有機物的去除效能和粉末活性炭緩解超濾膜污染的作用機理。
超濾膜物理分離污染物
在去年底到今年初的枯水期,佛山水域出現了多宗突發(fā)性水源污染事件(水源中揮發(fā)酚等有機物和氨氮等污染物含量升高),為保證水的消毒效果,水廠在制水過程中通過投加活性炭、增大投氯量,以去除原水中的污染物。增加投氯量后,水中的消毒劑的味道比以往重了不少,造成水廠出水消毒劑味較重的情況。
“針對佛山地區(qū)日常水源水中同時存在有機物和氨氮等污染物、并間歇性爆發(fā)高濃度有機物如酚類以及氨氮、亞硝酸鹽氮污染情況,我們今年提出超濾膜—粉末活性炭生物反應器的技術方案。”該負責人表示,該方案利用活性炭吸附去除中等分子量有機物,利用生物降解去除小分子量有機物和氨氮、亞硝酸鹽氮,最后利用超濾膜的物理分離作用截留顆粒物和微生物,使受污染的水能盡快達到國家飲用水使用標準。
為此,佛山水業(yè)集團希望通過研究超濾膜—粉末活性炭生物反應器將活性炭吸附、微生物降解以及超濾的物理分離作用有機結合,使其能在同一個反應器內完成,從而經濟有效地深度處理受污染的水源水,這也是是國內外先進的水處理技術。
另據記者了解,今年佛山水業(yè)集團還將針對在枯水期出現的原水酚類含量升高導致產生異味水的情況,開展利用高效絮凝劑、紫外—氯消毒聯用等方法去除水中異味的研究,以保證出水安全優(yōu)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