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市蕭山區(qū)黨灣鎮(zhèn)梅東村,建有7塊特殊的“綠化帶”。這些“綠化帶”可以“吸入”污水,“吐出”潺潺清流,成功解決了該村50多戶無法接入村級污水處理管網的散居農戶的生活污水處理問題。
原來,那幾塊“綠化帶”是有著“人工濕地”之稱的生活污水處理池。“人工濕地”是一種特殊的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該技術采用人工濕地生態(tài)床的凈化機理,可有效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有機質和氮、磷等成分。其處理流程是:首先將一戶或多戶住戶的生活污水集中收集,通過管網進入地下處理池,處理池上面是一塊長滿水生植物的公共綠地。污水中有毒有害物質被處理池里的厭氧菌分解,同時利用種植的水生植物發(fā)達的根系吸收污水中氮、磷以及異味,達到凈化水質的效果。
這種“人工濕地”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有很多優(yōu)點,非常適合農村地區(qū)。該處理設施充分利用農戶住房周邊的地形特點,因地制宜、實施簡單,可造在住宅旁的空地上,也可利用水塘以及公園的景觀池改造;規(guī)??纱罂尚。梢远畱艏彝ス灿靡粔K,也可以一戶人家造一塊;投資少,維護方便,且占地面積小,配合種植水生植物,還可達到美化景觀的效果。
目前蕭山區(qū)已經有四個村建成人工濕地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除黨灣鎮(zhèn)梅東村外,河莊街道江東村新建2000平方米阿科蔓氧化塘,接入農戶380戶。義蓬街道火星村接入農戶500戶,占地2100平方米。臨浦鎮(zhèn)浦二村人工濕地污水處理工程接入農戶300戶,占地900平方米。
“人工濕地”項目是杭州市農村“五整治一提高”工程的示范推廣項目之一,蕭山區(qū)環(huán)保局將根據目前的實施效果,著手推廣這項處理技術,進一步提高城鎮(zhèn)生活污水處理率,改善農村生態(tài)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