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墨市沿海,有三座住著居民的海島。海島上淡水本來就稀缺,偏遇上近來已連續(xù)兩個多月沒有有效降雨,淡水在島上更是比油金貴。而在青島近海一帶,類似這樣的小海島數(shù)量不少。記者近日采訪得知,目前島城的多數(shù)海島已明顯受到干旱威脅,不但居民吃水受到影響,還有多棵珍貴樹木干渴死亡。
10天供水一次淡水比油金貴
“我們島上吃水已經(jīng)很緊張了,再不下雨就要出島運水!”12月4日上午9時許,記者在即墨市鰲山衛(wèi)鎮(zhèn)柴島碼頭上,接到大管島村支部書記廉維薦的“告急電話”。由于海上風浪太大,記者當天無法前往該島實地探訪,只能在碼頭上電話采訪了正在為全島110名居民吃水難著急的廉書記。廉書記告訴記者 ,大管島面積0.58平方公里,共有34戶居民,耕種著100余畝土地,島上還有450余畝山林,長滿了黑松和洋槐樹,最可貴的是還生長著47棵620余歲高齡的耐冬樹。
島上只有一口7米深的水井,全村人吃的自來水全靠它。由于多日不下雨,這口井在島上的地位顯得舉足輕重。為了保障全村人有水吃,村里兩個月前就限量供水,每10天供一次水,一次供2至3個小時。盡管如此,這口水井還是不堪重負,“如果再有一個月沒有有效降水,我們就要開船到離島10公里遠的陸上運水了。”廉書記說,一艘漁船每次只能運3000多斤水,要耗費500元錢油費,到那時,淡水就真的比油還金貴了。
全島三口井 僅一口能用
和大管島相距5公里遠的小管島只有0.18平方公里,居住著26戶村民。該村有3口水井,其中一口前幾年已干枯,另一口井的水面低于海平面,導致海水滲進井里水沒法喝。唯一能飲用的一口井供應著全村人使用,但由于水泵出現(xiàn)問題,無法從井里抽取并供應自來水,村民們只好挑水吃。
小管島村村委會馮洪志主任介紹說,秋天,村里本來要維修供水設備,但村里干部又害怕一旦供應自來水,村民們用起井水來沒有節(jié)制,因此暫時沒修自來水供水設施,“逼”著村民們到井里挑水吃。
和大小管島相比,田橫島上的村民則要“幸運”得多。該島比上述倆島大得多,共住了1190名村民。兩個月前,政府投資750萬元錢給該島通上海底水管,島上居民終喝上了自來水。
50余棵洋槐 被活活渴死
記者在對上述三島采訪時得知,盡管村民們現(xiàn)在吃水還能得到保障,但島上的樹木則飽受干旱之苦。大管島村的廉書記告訴記者,島上的土壤薄且貧瘠,還要經(jīng)受海風的侵蝕,樹木在島上生存本來就比在陸地上艱難。由于連日干旱,他發(fā)現(xiàn)島上已有50余棵洋槐樹死亡。生長在巖石上的耐冬已經(jīng)歷600余年的風雨,直徑達30余厘米,高約7米,但仍難以“扛”住連日干旱,一些樹葉已發(fā)黃甚至干枯。廉書記表示,天再不降水,恐怕村民們得省下生活用水來澆灌這些珍貴樹木了。
小管島村馮主任也介紹說,他們島上已有上百棵刺槐樹樹梢干枯,不知明年春天能否起死回生。島上的特色植物石竹,也出現(xiàn)了局部干死現(xiàn)象。解決了飲用水的田橫島上,植物同樣遭受著干旱之苦。該島上占據(jù)全島一半面積的山林中,長滿了龍柏、黑松和刺槐,但近日他發(fā)現(xiàn),已有上千棵各類樹木死亡,這很可能與近日的干旱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