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即將全面實施的《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東莞市政府及其水務管理部門正在承受來自市民以及社會層面越來越大的壓力。
“無論是走進辦公室作為管理者,還是回到家里作為消費者,東莞的飲用水質量都是一個被高度關注的話題。”對此,東莞市水務局供水管理科科長祖秉衡并不諱言。
按照國家有關部門的要求,從2012年7月1日起,新的飲用水標準將全面與國際接軌,水質的檢測項目將從現在的35項增加到106項。
日前公布的東莞市第三次城市供水水質公報數據顯示,在今年1-3月的監(jiān)測數據中,已經累計有42家水廠出現水質不達標項目,其中出現兩次不達標的有23家,連續(xù)3次不達標的有7家。
上述公報中的檢測表明,東莞飲用水樣本合格率只有28%。即在檢測的100個水樣中,僅有28個水樣的指標全部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而在東莞現有69家村級水廠中,有17家水廠沒有化驗室,其它52家水廠中,僅有一家水廠擁有42項檢測能力,面對接下來新國標106項檢測項目的要求,無疑差距極大。
事實上,始于今年的東莞城市供水水質公報的發(fā)布,一開始就引發(fā)市民的強烈關注,而隨著眾多信息的連續(xù)披露,東莞市政府及其水務管理部門立刻被置身于輿論的風口浪尖。
成為短板的村級水廠
雖然坐落于東莞市轄富庶的厚街鎮(zhèn),大徑水廠設施的簡陋程度卻讓記者感到意外:除了連接水源的管子,整個水廠的家當只有幾個過濾池和沉淀池。然而,這個沒有任何消毒程序的簡陋水廠承擔著當地6個自然村組上千村民的生活飲用水供應。
自從東莞市水務局今年公布城市供水水質公報以來,大徑水廠由于水質不合格,已經連續(xù)三次榜上有名。
祖秉衡介紹說,類似大徑水廠這樣級別的村級水廠目前東莞有69家,盡管它們在管理水平、設施投入方面千差萬別,但相當多的水廠仍然面臨難以適應新標準的問題,“對于它們的去留,其紅線是水質能否達標,此外,還要看是否符合區(qū)域發(fā)展規(guī)劃,是否存在重復建設。”“如果供水水質連續(xù)兩個月不達標的,將由市水務局對水廠下發(fā)《供水水質整改通知書》,并告知所屬鎮(zhèn)街人民政府,責令相關水廠在20天內按照要求限時整改,確保水質達標。”祖秉衡說。
接下來,東莞市水質監(jiān)測中心將對整改單位的供水水質進行現場復檢,若復檢仍不達標的,東莞市水務局將按照《東莞市水務局城市供水水質管理辦法》的相關規(guī)定,對不達標的水企處以3萬元的罰款,同時將其問題告知所屬鎮(zhèn)街人民政府,并要求其提出接替供水的替換方案,報市政府審批關停。
針對大徑水廠的情況,祖秉衡表示,已將其擔負的其中3個自然村的供水改由厚街鎮(zhèn)供給,而另外的3個自然村的供水由于管道老化等原因,仍然暫由大徑水廠負責,待管網問題解決后,大徑水廠將會被關停。
然而,當地村民仍然希望大徑水廠能夠繼續(xù)供水。一位梁姓村民表示,大徑水廠每噸水僅向村民收取2角錢,改用其它水源,價格可能上漲5倍以上,甚至10倍。至于水質衛(wèi)生以及安全方面的問題,“這么多年也沒出過什么問題。”“由于歷史原因,東莞現有的供水系統分屬市、鎮(zhèn)、村三級,原因是當時市鎮(zhèn)水廠無法滿足區(qū)域發(fā)展帶來的用水需求,政府便鼓勵有條件的村自行創(chuàng)辦水廠。”東莞市水務局辦公室副主任謝聯輝說。
謝聯輝表示,東莞市水務局考慮成立水務集團,在區(qū)域整合的基礎上進行托管,但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資金需求太大”。
據了解,以常平鎮(zhèn)為例,按照東莞市政府的要求,常平將整合托管區(qū)域內的村級水廠,然而,僅整合補償費一項,就需投入將近4000萬元,除此之外,在接下來的管網改造過程中,還將產生1個多億的資金缺口。
水源環(huán)境危急
歷史上東莞一直被視為“嶺南水鄉(xiāng)”,但由于工業(yè)化帶來的污染以及因人口大幅增加導致的用水量飆升,目前面臨嚴重缺水的局面。
東江流域承擔著珠三角區(qū)域包括深圳、東莞、香港以及沿江的河源、惠州等城市人口的生產生活用水重任,其開發(fā)利用率已接近國際公認的40%的河流開發(fā)利用的極限。為此,為確保流域水資源開發(fā)利用的有序進行,廣東省政府曾經專門協調相關城市對東江流域實施分水方案,其中,東莞在正常來水年的年分配水量約20.95億立方米,而2010年東莞用水量已達21.1億立方米,2011年的用水量則已超過22億立方米。根據有關專家的預測,到2020年東莞年均缺水將達4.3億立方米。
而另一方面,東莞地處東江末端,緊接出海口,這使東江東莞段在受東江上中游開發(fā)污染、咸潮回溯以及跨界東江支流排污的影響下,水質逐年下降。
事實上,東江東莞段水質常年介于三類及四類地表水之間,從上游往下游逐漸惡化,部分時段甚至不能作為飲用水源。其原因除了東莞自身污染,還有來自上游惠州的排污及深圳跨界河流的污染。“東江水質每況愈下,水庫水質也不容樂觀,作為聯網工程的8座水庫的水質甚至大都是V類或劣V類。”有關人士表示。(V類相當于普通景觀用水,劣V類則為無用臟水)
據了解,目前東莞市區(qū)的污水處理率為83.88%,全市污水處理率為77.3%,由于排污量的增加,東莞境內水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在短期內難以改善。
事實上,由于工業(yè)污水、生活污水的污染以及管材老化的問題,東莞市的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問題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東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調查顯示,2005年-2010年期間,東莞市鎮(zhèn)級以上集中式供水單位水源水的總體合格率僅為15.33%,而出廠水的總體合格率為76.26%,管網水的總體合格率為83.33%,6年來總體呈下降趨勢。
相關調查表明,東莞市水源水主要是受工業(yè)污水和生活污水中有機污染物的污染,游離余氯合格率低是東莞市生活飲用水水質的主要問題。
此外,東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還對東莞市2005-2009年水源水衛(wèi)生狀況進行過抽樣分析,得出的總體合格率為11.37%。“超標前五位的項目為鐵、氯仿、錳、氨氮和汞。”作為上述行動主要參與者的東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黃淑華說。
黃淑華表示,在東莞市水源水中,水庫水水質最好,東深供水次之,東江水最差。
與此同時,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東莞90%用水來自東江,屬于單一水源,2011年每天市政供水量約474萬立方米,基本上屬于邊提水、邊制水、邊輸水的方式,其間因為缺乏沒有水庫儲水、分水的環(huán)節(jié),用水安全的保障十分脆弱。
根據相關專家預測,一旦東江突發(fā)重大水體污染事故,由于缺少用水儲備,整個東莞的供水,僅能維持3個小時,隨后供水系統就將陷入癱瘓。“按照一般的估計,在應對突發(fā)供水危機的能力方面,東莞是3個小時,深圳是3個月,香港是半年。”祖秉衡表示。
事實上,在去年東莞舉行的全市水務工作會議上,時任東莞市委書記劉志庚就曾指出,東莞人均占有水資源量僅為253立方米,而廣東省平均數為1755立方米。東莞這一指標甚至低于國際公認的人均500立方米的嚴重缺水線。據此,劉志庚認為,東莞已經成為珠三角九市水資源環(huán)境最危險的城市之一。
據了解,為確保飲用水安全,東莞已經開工建設東江與東莞9大水庫聯網供水工程,在東江與水庫聯網供水工程通水后,從東江干流東莞石排鎮(zhèn)沙角村河段提水,通過泵站將水輸入松木山水庫,再通過松木山水庫將水輸送到其他8座水庫。屆時便可在東江豐水期、水質好的時候,將水輸往9大水庫進行儲備。張國平認為,在東江水質逐年變差難以改變的情況下,加強原水統籌規(guī)劃,對原水進行預處理,是確保東莞供水“一張網”戰(zhàn)略順利推進的重要途徑。
除此之外,為了保障用水安全,東莞還制定了《東莞市2012年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監(jiān)督監(jiān)測工作方案》,對飲用水送檢、衛(wèi)生監(jiān)測抽檢、水性疾病監(jiān)測以及飲用水衛(wèi)生監(jiān)督管理等作出具體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