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水軒《2011年廣東省水資源公報》(以下簡稱《公報》)今天正式發(fā)布。南都記者從省水利廳獲悉,《公報》顯示,全省廢污水排放量比上年增加1.1億噸,入河廢污水占排放總量的75.8%。省水利廳表示,從今年開始,將對各地市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的“三條紅線”情況進行考核,不合格的,省水利廳將暫停審批該地區(qū)除飲用水外的建設項目新增取水,省發(fā)改委等部門不予批準新增用水項目立項。
去年全省廢污水排放量增加1.1億噸
《公報》顯示,2011年全省人均綜合用水量、萬元G D P用水量、萬元工業(yè)增加值用水量三項指標自2004年以來連續(xù)第8年同時下降。值得關(guān)注的是,2011年,全省工業(yè)用水減幅最大,達3.7%,減幅較大的有廣州、佛山、東莞、中山和順德等地區(qū)。
但2011年全省廢污水排放總量125 .3億噸(不包括火電直流冷卻水排放量和礦坑排水量),比上年增加1 .1億噸。其中工業(yè)廢水占55.0%,生活污水占45.0%。全省入河廢污水量95.0億噸,占全省廢污水排放總量的75 .8%,其中54 .8%的入河廢污水量集中在珠三角,廣州、深圳、東莞和佛山四市的入河廢污水量均超過5億噸。
《公報》顯示,在監(jiān)測評價的7234公里的河流中,全年Ⅰ-Ⅲ類河長占74 .2%,較上年下降1 .8%;Ⅳ-劣Ⅴ類占總評價河長的25 .8%。此外,跨省入境河流水質(zhì)普遍較差,韓江支流石窟河、松源河閩粵省界均為劣Ⅴ類。水功能區(qū)達標率也僅為46.1%。
廢污水排放量過大 今年考核“三條紅線”
省水利廳有關(guān)負責人介紹,為改變廣東水功能區(qū)水質(zhì)達標率不高、廢污水排放量過大且不斷增加的情況,2011年廣東率先在全國出臺《廣東省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實施方案》,提出建立水資源開發(fā)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區(qū)納污總量控制“三條紅線”。
今年2月6日,省政府又出臺了《廣東省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暫行辦法》,從今年開始,以各地級以上市政府為考核對象,考核不合格的將被責令限期整改,整改期間,省水利廳將暫停審批該地區(qū)除飲用水外的建設項目新增取水,省發(fā)改委等部門不予批準新增用水項目立項,未按要求進行整改或整改不力的則由監(jiān)察部門追究有關(guān)責任人的責任。